交易量排名的加密货币交易所- 加密货币所我院研究项目获2025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立项
2025-10-06交易所,交易所排名,交易所排行,加密货币是什么,加密货币交易平台,加密货币平台,币安交易所,火币交易所,欧意交易所,Bybit,Coinbase,Bitget,Kraken,全球交易所排名,交易所排行近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公布了2025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立项名单,我院戏剧文学系何珏菡老师申报的研究项目《德国民族戏剧体系的早期建构研究(18-19世纪)》、戏剧艺术研究所杨乐老师申报的研究项目《数字人文视域下“中国线)”档案整理与研究》荣获青年项目立项。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博士后,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哲学系访问学者(2019-2020),现任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讲师,主要从事戏剧理论及西方文艺理论研究。于《文学评论》《文艺理论研究》《文艺争鸣》《戏剧》等刊物发表论文若干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德国民族戏剧体系的早期建构研究(18-19世纪)》、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西美尔与本雅明现代性艺术理论的关联研究》(已结项)。
16 世纪末,当欧洲其他国家都兴起了世俗戏剧时,德国并没有出现相应的戏剧生活,不仅没有本土剧团,更没有讲述德国故事的戏剧。但仅经历了18到19世纪一百年的时间,德国戏剧就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在这段时间里,它不仅形成了独特的戏剧形态,同时收获了国际声誉。
项目《德国民族戏剧体系的早期建构研究(18-19世纪)》正是试图研究:这个转变是如何发生的,它是如何在理论与实践中酝酿的,如何影响甚至引导了德国戏剧直至今日的发展,可以给当下中国演剧体系的构建提供怎样的启示。
项目的研究视角首先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研究德国民族戏剧概念的提出与形成,其次,从文化形式角度,分析德国人是如何从故事内容、舞台实践到戏剧理论等方面构建其民族戏剧特殊性的。研究的核心概念包括德国民族戏剧体系、艺术形式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等问题。
本科、硕士均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现为中央戏剧学院戏剧艺术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话剧史。工作以来,在《戏剧》《戏剧艺术》《文艺理论与批评》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近二十篇;参与编纂出版《欧阳予倩集外文档》《欧阳予倩文献图传》《百年中国工人戏剧史》《夏衍剧作十种》等书籍;参与多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研究项目《数字人文视域下“中国线)”档案整理与研究》聚焦于1957年田汉、欧阳予倩、夏衍和阳翰笙四人发起的搜集整理话剧运动史资料活动,对此次活动征集而来但未公开发表的戏剧档案与文献资料进行深入整理与研究。项目旨在努力完善并拓展中国话剧文献的基本形态,建设中国话剧的文献学基础;并利用最新的数字技术和信息技术,发掘数据间的关联关系,整合文献数字资源,完成核心数据建设,解决珍稀文献无法常规借阅、使用的问题,从而更好地总结中国话剧及革命文艺的经验。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The National Social Science Fund of China)于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与同年设立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样,是中国在科学研究领域支持基础研究的主渠道,面向全国,重点资助具有良好研究条件、研究实力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中的研究人员。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代表着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国家水准,是体现承担单位和申报人科研水平的标志性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