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刚等:直面稳定币的风险和挑战交易量排名的加密货币交易所- 加密货币所

2025-10-08

  交易所,交易所排名,交易所排行,加密货币是什么,加密货币交易平台,加密货币平台,币安交易所,火币交易所,欧意交易所,Bybit,Coinbase,Bitget,Kraken,全球交易所排名,交易所排行2025年5月以后,稳定币在国际金融领域发展风生水起,成为学术界、实务界和媒体聚焦的热点。5月19日,美国参议院通过了《2025年美国稳定币创新指导与建立法案》(GENIUS),标志着稳定币规范化取得了重要进展。5月30日,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在宪报刊登了《稳定币条例》,意味着稳定币在香港进入法治化轨道。6月5日,稳定币“第一股”圆环公司(Circle)在纽约证券交易所首次公开募股,开盘价大涨至69美元/股(远超31美元/股的发行价),收盘涨幅达到170%,预示着稳定币股票将成为美国股市的新军。稳定币的发展给金融发展和金融监管提出了富有挑战性的新课题。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美联储随之实施多轮量化宽松政策,美元加速贬值,严重动摇了美元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当学术界沉浸于回归金本位、代金币、超主权货币、非主权货币等研讨之时,实务界和科技界开启了运用区块链和数字加密技术研发各种“币”的探索进程,比特币、以太币、加密货币、数字货币、稳定币等层出不穷。经过十多年的历史洗礼,有的半路夭折(如脸书Libra),有的无功而返,有的苟延残喘,但也有一些继续完善与法定货币和正规金融产品的对接机制。这些“币”大多实为金融资产,在各国和地区金融体系由法定货币和正规金融产品构成的背景下,破解与法定货币和正规金融资产的对接难点成为这些“币”得以发展的关键,由此催生了稳定币。

  稳定币是以法定货币和正规金融产品为抵押品,依托于区块链分布式账本技术在互联网平台上发行的具有国际易媒介功能的加密货币。它的简要发行流程是:发行人(科技公司等)运用注册资本构建抵押资产(法定货币、国债等金融产品)→通过合作机制建立无国界发行(或兑付)平台→发行稳定币支持跨国界的商贸、金融和投资等交易→将销售稳定币获得的资金注入抵押资产→通过合作平台扩展稳定币的发行规模……如此循环往复。它有三个主要特点。一是稳定币属于加密货币范畴,依托于区块链分布式账本技术,有着去中心化、匿名性和无国界等特点。但从运行流程看,稳定币只实现了部分去中心化。稳定币大多由科技公司发行,在发行环节是中心化的,交易平台也是中心化的。二是稳定币通过与法定货币相对接,成为一种代币。它的价值稳定取决于法定货币和底层金融资产的价值稳定。由于在现实经济中,无论是法定货币还是金融资产的价值都在波动之中,所以稳定币的币值并不稳定,“稳定”只在于它与某种法定货币锚定机制的确定性。根据锚定的法定货币不同,稳定币可分为美元稳定币、欧元稳定币、澳元稳定币、港元稳定币等。三是稳定币的主要功能在于促进国际间的商贸、金融和投资等交易。在国际交易中,稳定币具有低成本(通过银行等渠道实现的国际交易成本为交易额的6%左右,通过稳定币渠道实现的交易成本低于1%)、高速快捷(以汇款为例,一般跨境汇款需要5个工作日到账结算,即便是通过跨境银行间通信系统的数字支付也需要1天以上的时间才能完成,但稳定币依托于区块链的跨境支付,所有的交易都可以在1小时内完成)、交易者信息隐匿程度高等特点。在法定货币发行国内,稳定币对法定货币和正规金融产品的交易等“挤出效应”较小,但其对国际货币体系乃至某种具体国际货币的冲击不可小觑。

  目前,稳定币可分为法定货币稳定币、加密资产稳定币、大宗商品稳定币、算法稳定币四种类型,其中,法定货币稳定币占稳定币的比重高达95%;在法定货币稳定币中,美元稳定币约占95%。近年来,全球稳定币发展呈现出四个特点。一是规模快速增长。2020年初,全球稳定币总市值不足60亿美元,到2025年5月上升到2500亿美元;2025年第一季度链上清算规模达3.7万亿美元。一些机构预测,到2030年,全球稳定币市值将达到1.6万亿美元(有的机构甚至预测将达到3.7万亿美元),每月链上交易量可达9万亿美元。二是融入百姓生活。稳定币利用虚拟货币交易所上线,绕开了正规银行账户和金融服务体系为百姓提供金融服务。Visa(维萨公司)资助的一项调研报告显示,在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亚、尼日利亚和土耳其等新兴市场国家,已有约40%的受访者将稳定币用于日常商品和服务支付及跨境支付结算,另有20%~30%的受访者将其用于薪酬支付收取、企业业务经营。三是向支付功能扩展。2025年5月,加密货币监测平台Fireblocks的数据显示,稳定币使用正从交易结算向支付领域扩展;支付公司的交易量占比已达16%,预计一年内将增至50%。四是与正规金融体系加速融合。2025年以来,Paypal(贝宝)、Stripe(条纹公司)等线上支付机构主动探索推出稳定币支付,Visa、万事达等信用卡机构正积极与加密资产交易所合作探索利用稳定币展开跨境交易、境内日常消费付款服务,SWIFT(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也在考虑利用稳定币机制提高服务效率。稳定币与正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合作趋势愈加明显。

  稳定币的运行发展,既给所在国(或所在地,下同)和全球金融发展带来了创新性金融机制,催生着新的金融业态,也冲击了所在国、使用国正规金融体系的安全性,存在着多方面风险。2020年6月24日,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FATF)第31届第3次会议就呼吁各国要高度重视稳定币和虚拟资产带来的风险挑战。

  从发行人看,稳定币的持续销售面临着三方面风险。一是币值稳定性。稳定币的币值稳定取决于储备资产的价值稳定。在稳定币与储备资产中的法定货币1∶1可兑换的条件下,稳定币在交易中发挥着类似于法定货币的功能,买方购买稳定币的后顾之忧较低,稳定币销售难度也较小。但如果发行人将销售稳定币所获得的法定货币均存入商业银行(或以法定货币方式托管于商业银行),发行人将很难获得储备资产的收益以支付经营成本并获得利润,因此,发行人必然要将一部分销售收入投资于国债等金融产品上以获取投资收益。虽然国债的违约率近乎为零,但国债的交易价格波动较大。在国债价格上行期间,稳定币的储备资产价值有着上升空间,稳定币销售也相对容易,一旦国债价格进入下行区间,稳定币的储备资产价值就可能减少,稳定币的币值稳定就将面临严重风险,销售难度也将随之增加。二是流动性风险。随时可与法定货币兑换是稳定币的生命线。要保障这一机制,发行人就必须留存足够的法定货币。虽然可以通过日常兑换量的统计得出留存的法定货币数额,但偶然性事件引致的风险也不可完全避免。一旦发生挤兑,发行人就将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由此,协调好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的关系是发行人需要时时面对的风险难题。三是信息披露风险。储备资产的价值波动状况关系着稳定币持有者的切身利益,他们必然要求发行人及时披露相关信息。在储备资产价值上升期间,这些信息披露有利于发行人提高市场信誉度和扩大销售规模,但在储备资产价值下行期间,这些信息披露可能加速挤兑风险的爆发。为了防范这些风险,目前已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三种:通过立法和监管,要求发行人做到稳定币与储备资产中法定货币保持1∶1的比例;提高储备资产透明度,发行人应至少每周公开披露储备资产状况;对发行人的储备资产实行商业银行托管,强化托管人的监督机制。

  从金融体系看,稳定币对金融体系的冲击可引致三类风险。一是稳定币的发行有着与商业银行存款乘数相类似的效应。例如,发行100亿美元稳定币→增加了100亿美元的储备资产→可支持再发行100亿美元稳定币→又增加了100亿美元的储备资产……由此,美元总额=美元稳定币+美元资产。如果不加制约,只要增加付息(或以其他方式分配收益)功能,稳定币一旦成为金融投资对象,它的数额在短期内就将以惊人的速度增长,会给正规金融体系带来意想不到的严重冲击。二是对稳定币使用国来说,由于稳定币锚定的是他国法定货币(如美元),持有者是本国(如巴西)居民,所以,稳定币使用国将在货币政策调控、商贸交易、金融产品交易乃至投资等方面受到稳定币运行发展状况的掣肘,可能出现一系列不可控的现象,甚至影响到经济社会秩序的稳定。三是对稳定币发行国来说,稳定币虽主要通过网络平台展开海外交易,但因它有着低成本、高速快捷等优势,很容易被稳定币发行国(如美国)的居民接受,由此,在本国境内通过稳定币交易的商贸、金融等就将突破中央银行的管控,使得货币政策实施面临新的挑战,同时,随着稳定币规模的扩展,稳定币发行国的物价、税收、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也将面临新的课题。为防范此类风险,一些国家要求稳定币发行人提高资本比例以防范稳定币的滥发超发,并向监管部门报送相关交易数据,提高对稳定币交易的监管力度。

  从反洗钱、反恐融资和反诈骗看,稳定币的无国界交易容易为洗钱、恐怖组织融资和新型诈骗提供便利,因此,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发布了系列监管框架和行动指南。

  从国际金融市场看,稳定币的主要功能是提供跨国交易、跨国支付,其便携性、匿名性和无国界流通更是为资金跨境流动提供了便利,由此,稳定币的流通既可能冲击各国和地区现有的跨境资本流动监管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也可能影响到正规金融体系的监管效率。值得关注的是,虽然在全球贸易中,美元在支付清算货币中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但美元稳定币的快速发展,将使得“美元+美元稳定币”在全球贸易支付结算货币中的占比上升。近年来,美国努力通过发展稳定币来强化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主导地位,构建新型美元循环机制。2025年1月,特朗普上台后立即签署的《关于促进美国数字资产与金融技术领域发展的行政命令》明确提出,要积极采取行动促进美元稳定币发展,促进和保护美元的主权。

  借助现代高新技术的支撑,稳定币在全球金融领域中的快速发展是未来一段时间内可预见的趋势,对其视而不见或弃而不理均非明智之选,只能直面应对。

  第一,组织力量从国际经济、国际金融以及宏微观等各个角度深入研讨稳定币的内在机理、操作流程、实施效应、发展趋势和各层面的应对之策,既提高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活动的参与者对稳定币运行发展状况的全面系统认识,又充实应对稳定币挑战的政策工具库。从发展角度看,目前的稳定币还只是一种过渡形态的加密货币,随着科技进步、国际金融机制完善和金融监管到位,它将在发展中进一步演化。

  第二,完善法律体系,提高法治水平。稳定币无国界,但不能是法外之地。完善法律体系既包括完善境内的相关法律体系,提高针对稳定币的法治化程度,也包括通过国际合作协调,推进国际性法律体系的完善,形成针对稳定币跨国交易的国际监管网络体系。

  第三,进一步完善跨境支付系统,减少支付环节,缩短支付期限,降低支付成本,提高人民币跨境支付的便捷程度和规模,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同时,加大数字人民币研发力度,通过构建规范的法定数字货币体系,应对稳定币可能带来的金融风险。

  第四,以国际眼光完善金融监管,防范由稳定币的国际性发展带来的种种风险。强化稳定币相关知识的普及和警示教育,坚决打击利用稳定币名义进行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 客服热线:400-123-4567 传真:+86-123-4567 QQ:1234567890

Copyright © 2012-2025 交易量排名的加密货币交易所- 加密货币交易所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